咨詢熱線:0571-87671765
地球是無數生命的載體
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這個春天
我們一起讀好書
看見世界
感恩自然
寂靜的春天
蕾切爾·卡遜 著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在旖旎浪漫的春天里稍顯嚴肅冷峻的書,因為作者用真實的數據直指環境破壞的現實。
這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書中描述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促使聯合國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并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開始了環境保護事業。
米·普里什文 著
《大自然的日歷》是一部純原生態的作品。作者將其思想和感情從美學的角度潛入到對世界的原初和根本,即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之中。
譯者以中國文化詮釋著作者的生態理念,讀它,將使匆碌中的現代人由衷地感到對自然的需要:不僅因為那里有久違的純凈的陽光、水流和蓬勃生長的樹木,更因為那里有越來越難以觸摸到的人類的根脈。
葦岸 著
《大地上的事情》以最美的漢語描畫出最壯麗的萬物,并由此提出,人類以大地為居所,應當對此懷有謙卑的感激之情,而不要成為一個妄為的物種。
全書文字優美,思想深邃,在人類的日常生活與萬物的浩瀚之間,建立了深刻的聯系。這些散文內容涉及螞蟻、蜣螂、胡蜂等昆蟲;麻雀、葦鶯、杜鵑等鳥雀;麥子、白樺等植物;日出、大雪等物候……
高村光太郎 著
《山之四季》這本隨筆集,記述了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生活,在零下二十度的山間從事詩作與農耕,回歸自然。優美的文字娓娓道來,春夏秋冬的四季變換、人與自然的交織交融、新知故人的相知相愛。純真、質樸、清新。
地球的法則
斯圖爾特·布蘭德 著
《地球的法則:21世紀地球宣言》是斯圖爾特·布蘭德近10年來關于環境運動之反思而寫成的一本著作,主要是講述了作者關于城市、核能以及轉基因的重新思考。他探討了關于城市、能源、生物技術這三個話題,提出我們必須轉變一些長期固守的觀念,去接受一些先前不信任的工具。對傳統的綠色悲憫心態來一次徹底的反思,才能守護好我們的地球資源。
逝者如渡渡
申賦漁 著
《逝者如渡渡》獲評“2014年中國最美的書”,是一本文藝性與科普性兼具的生態文學作品。該書敘說了數百年間世界各地滅絕了、或正在走向滅絕的30多種動物的故事,如渡渡鳥、旅鴿、隆鳥、袋狼……記錄它們,是在尋找它們,并讓它們永遠地留在我們心中。尋找,是希望悲劇不再重演,是找回心中對自然的愛,是對未來滿懷希望。
阿勒泰的角落
李娟 著
《阿勒泰的角落》是關于新疆的最美麗文字,由作者1998-2003年之間陸續完成并在《文匯報》、《南方周末》等發表的短篇散文集結成冊。作者以天然而純真的筆調描述阿勒泰地區哈薩克族日常生活點滴趣事:做裁縫、可愛的孩子、來來去去的陌生人。她刻畫的不是一組有關新疆的異域風情,她刻畫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牧歌:白雪和陽光,青草和白樺林,優美、明亮。
地球:我們輸不起的實驗室
斯蒂芬·施奈德 著
《地球:我們輸不起的實驗室》針對地球環境與人類發展的話題,融會了物理學、生物學和社會科學的知識,從氣候與生命的進化,到溫室效應,全面闡述了地球與人類的關系,以及解決全球環境危機的對策。
草言草語
鮑爾吉·原野 著
草言草語》是一部敬畏自然、洋溢著草原風情的絕妙作品,是關于草原最美的散文。鮑爾吉·原野的語言質樸,文采清新自然,有一種細膩優雅的感覺注入其間,給人一種愜意的感染力,是一曲悠揚的草原贊歌。榮獲文匯報筆會獎,人民文學散文獎,中國新聞獎金獎。
沙鄉年鑒
蕾切爾·卡遜 著
《沙鄉年鑒》被譽為自然文學典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類關系的著作,被譽為土地倫理學開山之作。全書涵蓋眾多學科知識,語言清新優美,內容嚴肅深邃,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洋溢著作者對那些飛禽走獸、奇花異草的摯愛情愫,是值得讀者反復品味的傳世經典,更是讓孩子走向野外、培養環保及生態意識的入門讀物,曾被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為 “20世紀自然寫作領域十大好書之一”。